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问话共持续了二十分钟左右。
肖海虽然没研究过心理学,但他以前是刑警,同样掌握很多问话的技巧——当然,这些技巧在李智勇的身上都用不到,因为他真的很配合。
在这期间我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试图从李智勇的身上,找到哪怕一丝他在伪装的破绽。
可最后我也没发现什么破绽,不过“旁观者”这个行为,让我有了一个新的思路——
这个思路的出发点,是李智勇的个人信息。
虽然他不认识我,但他的部分信息和我记忆中是重合的,这就证明在我编撰这部分记忆时,至少单方面的了解过他。
把一个陌生人加入自己的记忆,这又是一个具有极强目的性的行为。
而且从逻辑来看,这种情况不会单独存在,所以基本可以确定,我现在的记忆是被严格筛选、制定过的。
这是一个经过设计的“因”,而当时的我认为,这个“因”会将我导向某个既定的“果”。
至于我为什么要让自己忘记,恐怕和“观察者计划”的底层逻辑差不多。
就像那种看视频回答问题的游戏。
先播放一段视频,然后提问视频中第三个出现的人,左脚的袜子是什么颜色?
大多数人在第一次都无法回答,于是在第二次观看时,会下意识把更多精力放在“袜子”上,但第二题却可能是“拿薯条的人用了几根手指”。
就像人类面对【大灾难】一样,这个游戏的难点也在于“问题不可知”,所以无论“袜子”还是“手指”,都有可能成为关键线索。
清除记忆可以有效避免这种“先入为主”,让观看视频的人、也就是观察者,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所有信息。
代入到我自身的情况,就是“果”处于一种无法被观测、甚至预测的混沌状态。
于是当时的我设计了这些记忆,它们会促使我接触一些事件,而线索就藏在这些事件当中。
同时为了避免我过度关注“袜子”或者“手指”,我让自己忘记了任务,以达到一种“旁观者”的状态。
就像我现在以旁观者的角度,从李智勇的身上收集信息一样。
但这就引出了一个悖论——
先入为主的基础是“先入”,也就是说当时的我已经有了某种方向,只是没有太大的把握、或者认为那个方向是错的,才会采取这种方式重新来过。
可是我在公开提出“观察者计划”之前,就已经着手隐瞒自己的身份,而在那个时候,对于【大灾难】的调查才刚刚开始,理论上我的收获不会太多。
难道“隐瞒身份”和“编撰记忆”不是同期发生,而是不同动机引发的两件事?
“师兄?”
庄湘的低呼声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回过神,就发现他们三个都用一种等待的眼神看着我。
“我没什么想问的了。”
肖海似乎发现我刚才走神了,摊手替我掩饰了一句:“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
我迅速回想了一下刚才的问答,如果李智勇没有撒谎的话,他的人生就像他此刻的状态一样,只能用“没劲”这两个字来形容。
从心态来看,他的人生主要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出生开始、到他的女友死亡之前。
这个阶段的李智勇,处于一种没有目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混沌状态,即使后来进入了众生,也只当成一份普通工作。
每天除了完成设备维修的日常工作,他对任何事都不关心,以至于在众生工作了几年,都还不知道那些人在研究什么。
渣男友为升职,将她送进上司房!她仓皇逃离,谁知半路竟被腹黑男吃干抹净!八年后,上班第一天她就感叹,总裁跟自家儿子好像哦。某男道小野猫,终于找到你了。...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洪武偶然之下得到了宇宙之心,它能以各个电影电视剧等为蓝本演化世界。洪武经历了古今中外诸多世界,在红尘中磨砺自身武学,最后站在了世界之颠。原来如此!宇宙的奥秘尽数显现在洪武的眼前,大道至简,古人诚不欺吾。就让洪武带领大家领略各个世界,一起洞彻武道和宇宙的奥秘!PS以作者的设定为准。...
叶凌天,神秘部队退伍军人,为了给妹妹凑集五十万的治疗费用不得不给三元集团的千金小姐李雨欣当贴身保镖。且看经历过太多生死的铮铮硬汉叶凌天如何在这个繁华都市里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不平凡的路来。...